欢迎访问“医卫健康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平台”!
  • 2022
  • 08/18
  • 10:06
  • 来源: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培训动态】2022年中医药专项能力培训项目,课程设置紧跟市场需求!

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中医药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

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方向性,强调党管人才。《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党的领导贯穿中医药人才工作全过程,为把握人才工作方向、全面推进人才兴业提供根本保证。”因此,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人民至上,永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弘扬崇高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遵守执业规范,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坚持针对性,强调服务需求。《意见》就“加快培养集聚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和“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方面进行了部署。在“顶天”方面,要重点加强中医医疗服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产业发展、文化传播、对外交流与合作等相关领域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中医药领域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积极发挥院士、国医大师、长江学者、岐黄学者、国医名师等的引领作用,推动中医药学术进步和传承创新;在“立地”方面,要着力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基层人才供给,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改善基层人才发展环境,培养造就一批扎根基层的中医药人员,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能够看上好中医、吃上好中药。

坚持规律性,强调守正创新。《意见》指出:“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并举,立德树人与能力提升并重,思维培养与技能培训结合,注重‘读经典、跟名师、重实践、强素养’,注重吸收和融合先进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注重事业造就人才、人才推动事业,着力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因此,要大力中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既要注重传承中医的思维方式和大医精诚精神,又要把中医学和现代知识、人文精神有机融合。

坚持保障性,强调深化改革。良好的环境是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意见》围绕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从拓宽中医医疗服务岗位、落实用人自主权、加大薪酬激励力度、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表彰奖励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措施。

人才兴,中医兴。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得力,将夯实中医药振兴发展之基,确保中医药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如何培养中医药人才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

中医药行业因其自身特点,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要求更高,依赖程度也远大于西医,随着各项加强中医药人才建设的政策落地,有助于快速培养起更多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各层次人才,逐步打破行业发展瓶颈、为中医药长期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的目的。中医药人才培养,历来强调“厚基础、重传承”,习诵经典、精通医理,都非一时一日之功;跟师临证、培养中医思维、提升技能,更需日积月累、实践揣摩。

为更好地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推动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中医药人才专业技能提升,根据《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要求,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医药专项能力培训项目“围绕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推行中医药知识科普、中医药专项能力应用、中成药合理使用等培训,持续提升专业技术服务水平。


中医药专项能力培训项目,自开展以来始终以实操技能的传授和反复训练为目的,使学生既能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培养中医思维和进行临床实践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有责任、敢担当、有志向、能奉献的新时代中医技能类人才。